更新时间:2025-07-14 09:50:22 点击次数:9 次
哈尔滨商品混凝土的运输和储存直接影响其工作性能(如流动性、坍落度)和最终强度,需严格遵循规范并结合实际场景优化操作。以下是具体技巧:
一、运输环节:保证混凝土性能稳定
运输设备选择与准备
车型匹配:根据运输距离、浇筑量选择合适罐车(如6-18立方米容量),长途运输(>50公里)建议选用带保温层的罐车,避免高温或低温导致混凝土早凝、离析。
罐车清洁:装料前彻底清理罐内残留的积水、砂浆或结块,防止混入新混凝土影响配比和坍落度(例如:残留积水会稀释水泥浆,降低强度)。
防漏与密封:检查罐车卸料口、进料口的密封性能,避免运输中漏浆或混入杂质(如雨天需覆盖防雨布,防止雨水渗入)。
运输过程控制
转速管理:罐车搅拌筒需保持低速转动(通常2-6转/分钟),防止混凝土离析(骨料下沉、砂浆上浮);等待卸料时不可停转,但若停留时间过长(如堵车),可适当降低转速至1-2转/分钟,减少能量损耗。
时间限制:严格控制从搅拌完成到卸料的总时长(初凝前必须用完),普通混凝土夏季≤90分钟,冬季≤120分钟;若超时,需经实验室检测坍落度合格后方可使用,严禁擅自加水调整。
温度控制:
高温季节(>30℃):罐车罐体淋水降温、夜间运输,或在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;
低温季节(<5℃):使用保温罐车、掺加早强剂,避免混凝土受冻(冻结会导致水化反应停止,强度永久损失)。
路线规划:优先选择路况好、距离短的路线,避开拥堵路段,减少运输时间波动;若需长距离运输,提前与搅拌站沟通调整配合比(如增加缓凝成分)。
卸料配合技巧
现场沟通:到达工地后,立即与施工方确认浇筑部位、坍落度要求,卸料前反转搅拌筒1-2分钟,使混凝土混合均匀。
避免积压:卸料时控制速度,配合浇筑节奏(如泵送时与泵车衔接顺畅),防止混凝土在罐内停留过久;若遇浇筑中断,罐车需保持搅拌筒转动,每30分钟反转一次防止结块。
二、储存环节:临时存放的特殊处理
商品混凝土通常不建议长时间储存,因初凝后无法恢复性能,但特殊情况下(如工地短暂等待)可采取以下措施:
储存容器要求
需使用带搅拌功能的临时储料罐(如立式搅拌仓),或在地面铺垫钢板,人工持续翻拌(适用于少量混凝土),避免静置导致离析。
容器需清洁、无积水,且具备遮阳、防雨设施(露天存放时覆盖防水帆布)。
储存时间与性能维护
最长储存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(通常≤2小时),期间每15-20分钟翻拌一次,确保骨料与砂浆均匀混合。
严禁为恢复流动性擅自加水!若坍落度损失过大,需由搅拌站技术人员到场,按规定比例掺入减水剂(需符合配合比要求),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紧急处理
若混凝土已初凝(表现为结块、无法搅拌),必须废弃,严禁用于工程结构,以免留下强度隐患。
三、特殊场景注意事项
泵送混凝土运输:需额外关注坍落度损失(运输中损失值≤30mm/h),罐车到达后先检测坍落度,若不符合泵送要求(如<180mm),及时联系搅拌站调整。
冬季运输:罐车罐体可包裹保温棉,卸料后立即清理罐内残留混凝土,防止冻结在罐壁(清理不彻底会影响下次装料量和搅拌均匀性)。
雨季运输:除防雨外,卸料前需检查罐内是否进水,若有积水需全部排出后再卸料,避免改变水灰比。
总结
商品混凝土运输和储存的核心原则是:“缩短时间、控制温度、防止离析、严禁违规调整”。通过规范设备管理、优化运输流程、强化现场沟通,可最大限度保证混凝土性能,为工程质量奠定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