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4-11-05 08:32:18 点击次数:348 次
哈尔滨商品混凝土的使用注意事项涵盖施工前准备、浇筑过程、振捣方法、养护措施以及拆模等多个环节,具体如下:
一、施工前准备
现场准备:施工单位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应做好现场的施工计划和准备工作,必须保证道路通畅,按施工计划安排商品混凝土的进场。
时间把控:商品混凝土送达工地后,应及时进行泵送或卸料,其等待延续时间不得超过规定时间(通常为2小时以内,具体时间可能因混凝土类型和天气条件而异),以免混凝土质量下降。
模板与钢筋检查:模板和钢筋不得沾有碎屑、污物,模板不能有缝。同时,模板及其支架、钢筋及其保护层厚度以及预埋件等的位置、尺寸需确认无误。
地基与模板湿润:对与混凝土接触到的地基、模板,施工前应洒水湿润,但应防止模板内有积水,避免蓄水。
季节因素考虑:冬季浇筑前,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霜和污垢,但不得用水冲洗。夏季应避免在阳光直射下浇筑混凝土,风大时应设置风障挡风。
二、浇筑过程
坍落度检验:商品混凝土送达到工地后,需方应按合同要求及国家规范检验混凝土的坍落度,当其符合要求时方可泵送或卸料。拌合物太稀,出现严重离析泌水时,应与供方联系退货;拌合物由于等待时间长等原因变稠难以泵送,应通知供方,由供方技术人员现场处理解决,需方不得向混凝土内加水、加料。
分层浇筑:浇筑墙、柱等较高构件时,一次浇筑高度以混凝土不离析为准,一般每层不超过500mm(也有说法认为不超过800mm),捣平后再浇筑上层,浇筑时要注意振捣到位使混凝土充满端头角落。当梁、板、柱、墙一起浇筑时,先浇墙、柱后浇梁、板,在浇筑与柱、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,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~1.5小时,使其获得初步沉实,再继续浇筑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,应采取分层浇筑的方法,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500mm,但分层浇筑时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浇筑完毕。
润管砂浆处理:润管砂浆只起润湿管壁的作用,不得浇入同结构。当使用同配比砂浆(指去除粗骨料,而其它比例不变)时,应分摊浇筑,任意局部厚度不得超过规定厚度(如50mm)。浇筑柱、墙混凝土时,宜先往柱、墙内浇筑同混凝土水泥厂家的砂浆(如3cm厚),防止柱、墙脚出现麻面现象。严禁将润管砂浆集中浇筑到柱、墙、梁等中间部位。
浇筑连续性: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泵送、浇筑,其间隔时间不宜大于1小时,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,浇筑完上层混凝土。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,应按对施工缝要求处理后再浇筑上层混凝土。
三、振捣方法
振捣操作:振捣混凝土时,应严格按有关混凝土施工规范和工艺规程操作,防止漏振、欠振影响混凝土密实性,更应防止过振造成混凝土分层、表面裂纹等现象发生,影响混凝土质量。二次复振可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抗裂性。
插入式振捣棒: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时,要快插慢拔,插点应均匀,捣实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.5倍。振捣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(如20~30秒),待出现泛浆或混凝土不下沉时即可停止振捣。
分层振捣:混凝土分层浇筑时,在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,要将振捣棒插入下一层混凝土中一定深度(如5cm),使上下层混凝土接合成一整体。
四、养护措施
及时覆盖:混凝土浇捣完毕后,应立即加强养护,防止早期失水。在冬天还要注意保温,防止混凝土受冻开裂或强度下降;夏季及大风天气应防止表面水分蒸发过快。混凝土浇筑后,应及时覆盖(宜用塑料膜),并应覆盖严密。
保湿养护:保湿养护是防止混凝土产生塑性收缩变形裂缝的根本措施,并且能使混凝土抗拉强度及早生成,来抵抗随后产生的拉应力,较好地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,同时对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起重要作用。商品混凝土保持湿润养护不宜少于规定天数(如14天),以确保混凝土内部有足够的湿度进行水化反应。浇水养护时,应能使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,其养护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。对不便覆盖和浇水养护的结构,宜涂刷养护液。
避免踩踏:混凝土硬化前,不得在其上面践踏,不能放施工荷载,并不得拆除侧模板以免粘连。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值(如1.2MPa)前,严禁在混凝土表面踩踏、支模和加荷。
五、拆模
拆模时混凝土必须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,过早拆模、承重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开裂等质量问题。底模及其支梁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中的有关规定要求。
此外,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特发性质量上的疑问,应及时与混凝土供应方联系。同时,工地现场制作混凝土试件要按标准方法取样,成型振捣要密实,试件制作后应注意覆盖养护,提供良好温湿度条件,防止受冻、暴晒、风干,影响强度的发展。标养试件要及时送试验室标养。
综上所述,商品混凝土的使用注意事项涉及多个方面,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,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。